查看原文
其他

武汉现场:身处这样的无常之下,我们每一个人,如何真正“在场”。

女性阅读新力量➤ 半城会 2024-04-15

不靠一顾倾城的美貌征服世界,我们是推崇独立、自由、美好、有趣的半城女性。                            






 


一册难求的《三联生活周刊》新冠特刊,这次奉上“文字版+声音版”!




识别上图二维码,一键下单
【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电子刊

无常,让我们惊觉日常的价值。原来,平淡的生活才真的了不起。


——《三联生活周刊》副主编吴琪



我们的疫情专刊,《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面世了。


自疫情爆发以来,《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们一直驻守前线,持续为读者传递真实、准确、客观的深度报道,受到公众的广泛认可与好评。


其间收到很多读者留言,建议我们出一期疫情专刊,收录这批报道,同时也为这场战役作个记录与见证。


于是,这一期《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专刊,便在大家的期待中诞生了


点击上图,可购本期电子刊(文字版+有声版)


借用本刊主编李鸿谷的一句话:“现场,也只有现场,才是真正能够激发记者伟大创造力的!”


本期收录的20种「武汉现场」,从医院、病患、社区等角度,各自揭示着这场宏大战役的某一切面


当你开始读它,同时也会思考:身处这样的无常之下,我们每一个人,如何真正“在场”。


专刊很轻,现实很重,让我们铭记这些「现场」。




部分报道一览


——我所亲历的20种「现场」



号角吹响



1月21日下午,我们三人就住进了武汉金银潭的一家酒店,然后迅速开始了解情况。两位记者去华南海鲜市场摸情况,我一边做北京朝阳医院陶勇医生被伤事件的电话采访、赶微信稿,一边询问武汉的医生朋友。


我们三人在酒店房间第一次碰面时,都没戴口罩,觉得戴上了似乎有些小题大做。但是等王珊和张从志出去采访了一圈后,两人戴着口罩进来我的房间,“刚刚见到病人了,我们怕传染你”。


——吴琪《1月21日~2月1日:封城前后,武汉时刻》






从我1月21日第一次来武汉到现在,这个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南医院急诊科抢救室那扇海蓝色的大门。只要走进急诊科大楼,就要从这片海蓝色前经过,每天来来回回,这片颜色就印在了我的眼睛里。其他时候,即使不下雨,武汉的天空也总是蒙上了一层灰


我不能细致地看清楚这个城市,看不清汽车穿梭而过的一座座桥,看不清桥下层层叠叠的楼房。截至2月9日,官方通报的武汉新冠肺炎感染者数量已经比20天前增长了接近250倍


——王珊《新冠肺炎:医院的节点》





几乎所有医院的床位都被填满后,定点医院的住院病人转不出去,新增的患者又住不进来,整个医院成为了一个堰塞湖

……

因为没有病床,患者即使病情危重也无法收治入院,使得医患矛盾更加尖锐。在门诊,患者家属言语攻击、威胁医护人员的事情时有发生,就在不久前,武汉市第四医院的两名医生就被殴打受伤,防护服也被撕扯掉,严重暴露在了高危环境当中。


——张从志《定点医院“堰塞湖”》



七院发热门诊外,一位患者正在输液。成为定点医院后,这里永远都是“床位已满”状态(蔡小川 摄)



纪实口述与心灵史




我在担心我14岁的女儿。我爱人在武汉协和医院本部,是一名麻醉科医生。现在医院大都是取消休假,全员进入排班系统,前两天她跟我说,马上就轮到她们上一线了。这样一来,她也得隔离,家里就剩孩子一人,学校延迟开学,很现实的问题是吃饭怎么办。感觉上是,哦,挑战还在后面。


前几天女儿给我写了封信,还是文言文的文体,信里她表达关心,“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又反省自己,说她怪我“常早出晚归,于我偶有失信”,意思是以后会更体谅她爸爸,不会再“怪罪于我”。这让我大吃一惊,想不到孩子能写出这样的东西,我突然意识到,没见女儿这一个多礼拜,真是长大了,所以我安慰我爱人说,孩子总要长大的,不如趁这时候


——驳静《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唯愿冬天早点过去》





在重症病房不宜工作太长时间,每天理想时长是4个小时,时间一长,口罩一湿,就失去了防护作用。冬天冷,这8小时还不能开暖气和空调,冻得双手都冻快麻了,非常辛苦。取暖器也不敢多用,怕ICU里跳闸。经过协调,北二区病房的团队又分配给我们15名护士,原来8小时一班可能会变成6小时。上海第二批支援医疗队也来了,还有50名护士补充进来,这会大大缓解压力。但因为物资短缺,我们也不敢加太多的人手,不然消耗量会很大,这也是一个两难。


所以,现有的医护人员会比较辛苦一点。不过来了就是吃苦的,不是来享福的,这个我们大家都有心理准备


——黄子懿《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





我印象最深刻的病人是一个老爷子。他身体状态不是很好,走路颤颤巍巍的,大小便不能自理。昨天,趁我们不在,他想自己下床去上厕所。隔壁床有一个40多岁的大哥,状况并不好,自己也是需要天天吸氧的,看到他这样,就赶紧搀着他去了。


我们看到这一幕特别感动,但是还是善意地批评了一下老爷子,让他再想去厕所一定和我们说。他说:“你们太辛苦了,每天跑来跑去的,我真的不想麻烦你们。”他当时因为去厕所,已经喘不上气了,张着嘴大口的呼吸,就这一句话,他用了大概一分钟


——王珊《武汉一线护士长:“我儿子才7岁,妈妈给他做个榜样”》


武汉蔡甸区人民医院隔离病房,护士正在给患者换药(远征 摄)



反思与探讨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武汉对抗疫情的象征,所有人的希望。我们期待着它们创造一个曾经被北京小汤山医院证明的奇迹。可是,疫情的防控,走到必须迅速建立专门医院,这意味着疾病已经防控压力巨大,城市一度有些混乱的地步。我们何以错过那些治服新冠病毒的机会,现在的医疗体系如何对抗流行病,当有必要重新思考

……

当“和平”又一次到来后,我们还会记得这些问题吗?还会记得那些在“战争”中牺牲的患者和医护人员吗?当下一次病毒又发起攻击时,我们是能更从容有序地应对,还是依靠临时兴建一个只有三年使用期限的集装箱医院带来救急呢


——陈晓、丘濂、刘畅《当重大疫情来临时,我们只能再建一个“小汤山”吗?》





莫于川:当前,中小民营企业的补偿问题是非常需要解决的,因为企业停工两周甚至更长时间,损失是非常大的。企业损失会转嫁到员工、农民工身上,个人利益也会受到损害。反过来,这方面不做好,我们下一步的防控也会有风险。


企业和普通员工的利益摆在那里,不工作没有钱赚,很多人是要逃回去赚钱的,这就成为一个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对防控不利。你不要去限制个人,封不住,要抓龙头,抓利益平衡机制,给企业和普通人制度上的保障,这才是事半功倍的办法


——宋诗婷《疫情突发状态下,如何界定应急管理的模糊地带?》




战略新兴产业是幸运的,它们知识密集,厂房设备本身就是隔离的无菌环境。线上服务提供商是幸运的,居家办公、网络学校、线上游戏和娱乐等业务迎来了一个巨大的窗口期。


甚至第一产业也是幸运的,农业、养殖业和采掘业都不是与人打交道的行业,生产不受影响。


可中国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却是传统的,与人面对面打交道的行业,俗称服务业,这一行业的产值已经占到GDP的55%。他们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戴上口罩尽快复产,要么在与时间的消耗战中丧失自己的客户和资源


——邢海洋《那些损失掉了的金钱和时间,能够补回来吗?》



2月5日,一名男性戴着口罩走在北京王府井街头



▎共情与展望



加缪说,对抗瘟疫的英雄是那些不显山露水、把挺身而出视为理所当然、当作职责的人,他们有一点善良之心,还有一种看似可笑的理想


——薛巍《灾难面前,人的意志永远也不该停歇》



疫情还在肆虐,但在这段与它抗争的过程中,我们见证过萤火的光明,见证过无数无名者的付出,相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地方。


武汉这座城市的播放键将被再次按下,樱花树下、早点摊前、东湖的栈道上、大学校园里终将热闹非凡,烟火气、江湖气会重新升腾在这座城市之中。


那时候,我们一起走进欢乐的人群中。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类都与我们有关。我们这样认为,也是这样做的


——“三联在行动”小组《唯有行动,使我们相信》



1月31日,江汉区和兄弟城区街道社区敬老院福利院,

及时把捐赠蔬菜拖运回敬老院福利院(李长林 摄/ 中新社发供图)


篇幅所限,上面仅摘取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文章片段和图片,以便读者朋友先睹为快。


为了能让读者第一时间读到专刊的全部内容,也考虑到特殊时期收快递不便,我们特别推出了《武汉现场:抗击新冠肺炎》电子刊(附音频,可听)购买后可永久畅读、畅听


特殊时期,“宅”也是种责任。欢迎广大读者购入电子刊,安全地获取真相与知识


即日起,您可在购买后登录三联官方线上平台——中读APP,阅读、收听此电子刊。支付后即刻生效,一秒开启沉浸式听读。


识别下图二维码,一键购入




扫码获取电子刊(文字版+有声版)


提示:凡通过天猫“三联生活周刊旗舰店”、微信“三联生活周刊书店”及《三联生活周刊》官方线上其他店铺购买本期纸刊的用户及全年订户,均可免费享有本期电子刊权益。

本期目录



  | 封面故事 |
  • 1月21日~2月1日:新冠肺炎,武汉现场(吴琪)

  • 新冠肺炎,武汉医院的节点(王珊)

  • 定点医院“堰塞湖”(张从志)

  • 个人与社区,疫情爆发后的百步亭(王海燕)

  • 周洋家寻医记(驳静)

  • 口罩送达医疗一线的路径,供应链与机制(黄子懿)

  • 武汉急诊一线医生口述:唯愿冬天早点过去(驳静)

  • 我守护在武汉金银潭的重症病房(黄子懿)

  • 武汉一线护士长:“我儿子才7岁,妈妈给他做个榜样”(王珊 岳颖)

  • 当重大疫情来临时,我们只能再建一个“小汤山”吗?(陈晓、丘濂、刘畅)

  • 疫情突发状态下,如何界定应急管理的模糊地带?(宋诗婷)

  • 社会歧视和疾病的关系(严飞)          

  • 疫情会对股市带来怎样的冲击和机会?(谢九)        

  • 那些损失掉了的金钱和时间,能够补回来吗?(邢海洋)   

  • 法国巴斯德研究院:正在研制一种新冠病毒疫苗(张星云)   

  • 武汉新型肺炎VS非典:“二师兄比大师兄更狡猾”(曹玲)   

  • “非典”病毒去哪里了?(袁越)               

  • 灾难面前,人的意志永远也不该停歇(薛巍)

  • 唯有行动,使我们相信(“三联在行动”小组)



下期预告

 


本周“购纸刊送电子刊”活动,将推出最新刊《武汉会战》


《武汉会战》电子刊销售通道,下周一准时开启,敬请期待!


文章目录详情可戳下图了解~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三联新冠特刊”电子刊(文字版+有声版)




延伸阅读半城十日谈:封城之恋武汉封城日记:温暖坚定的力量,令人感动和安静。揭秘疫情灾难下的9大思维谬误,最后一条才是真正的可悲读史无新知,像追剧一样追历史

半城编辑部

文编|MISS半城 美编|李琰


点击以下关键词查看半城往期精彩文章

黄菡|叶檀|陈文茜|黄佟佟|野夫|张明|潘知常

周晓虹|白岩松|徐士进|裴谕新|薛冰|刘嘉|李丽淑

金一虹|晋锋@一猫一艺术|吕莎莎|张默雪

鲁敏|陶向南|傅国涌|曹立群|于海青


你点的每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